服务热线:0755-23739693
当前位置:
血管内皮祖细胞检测在血管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来源: | 作者:天烁生物 | 发布时间: 2024-05-30 | 176 次浏览 | 分享到:

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疾病起源于血管内皮损伤,而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血管再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EPC数量下降,功能逐渐受损,导致内皮修复系统的衰竭,从而导致心血管衰老。建立血管疾病筛查、系统评价及防治体系的重点在于早筛早诊。专家共识指出:内皮祖细胞是目前广泛认可又可以量化检测的细胞标记物。EPC数量下降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血管衰老。《中国衰老标志物联合体发布血管衰老标志物专家共识(2023)》指出:循环EPC水平的降低与衰老、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是累积性心血管风险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EP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们在骨髓中产生,并能够迁移到受损的血管组织,参与血管的修复和再生。EPCs的数量和功能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多种血管疾病中都有所变化。例如,在冠状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和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中,EPCs的数量通常减少,功能也受损。因此,EPCs的测量可能成为评估血管健康和疾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EPC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个体的血管健康状态,为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新方法。通过监测EPCs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更早识别出高风险个体,并采取预防措施。



既往研究主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的微量EPC,由于流式细胞术仅通过特定的细胞表面标记物来识别和计数EPCs,该方法缺乏形态学指标,主观因素影响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精准、客观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EPC检测技术。


天烁生物自主研发的血液微量细胞检测技术平台仅需要采集7.5毫升外周血,综合利用免疫磁珠和微流控技术就可以对血液中微量的EPC进行捕捉,结合天烁生物的人工智能图像算法和人群大数据模型,为业界提供先进的血管衰老早期检测技术新技术,帮助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尽早掌握自身血管健康状况、制订合理健康管理方案、避免严重血管疾病发生。



EPC作为血管损伤修复的关键因子,在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中具有巨大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Cs检测技术将更加精确和便捷,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血管健康筛查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