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3739693
当前位置:
循环肿瘤细胞 指南与专家共识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0-03-14 | 32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 是指从原发或转移灶中脱离出来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端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 是指从原发或转移灶中脱离出来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端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CTC检测可以实时评估肿瘤动态与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CTC在肿瘤液体活检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已进入相关指南与共识。部分指南、共识内容整理如下:


(1) 2010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肿瘤分期指南》(《Cancer Staging Manuel》)中,已把CTC列入TNM分期系统,作为一个新的M分期(远端转移)标准,列为cM0(i+)分期,出现在M0M1之间。

Cancer Staging Manual 封面

Cancer Staging Manual 内容节选


(2) 2014年《亚太共识建议:结直肠癌筛查》声明9中表示,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在全结肠镜检查不能进行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CTC进行筛查。

《2014亚太共识建议:结直肠癌筛查》


(3)2017年来自ASCP/CAP/AMP/ASCO的《结直肠癌评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南》提到了循环肿瘤细胞作为非侵袭性生物标志物在液体活检中的作用,可能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管理。

《结直肠癌评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南》


(4) 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第八部分:

CTC是指从恶性肿瘤原发部位脱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人血液循环的细胞,它能够反映肿瘤组织的情况,也可以用无创方式替代组织样本进行病理诊断、疾病监测、分子测序等。不仅可以动态监测,还可以用于判断预后。随着对CTC认识的拓展,其应用已经从数目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


AJCC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明确早期乳腺癌患者CTC1/7.5ml提示预后不良。此外,已有研究验证了CTC HER-2状态可以预测患者靶向治疗的疗效,而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步,可以让研究者利用CTC从基因组或转录组水平探究肿瘤内部机制。了解发病原因及耐药机制,甚至有机会预测耐药的发生。

《2019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5)2019年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指南提到了CTC的预后作用,即一线化疗3周后,CTC持续升高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较差。

NCCN乳腺癌指南(2019


(6) 2019年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提到了CTC的在治疗指导中的作用。大多数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患者的肿瘤中包含有一些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突变。转移性CRPC患者在接受阿比特龙/恩扎鲁胺治疗后,通过检测CTCAR-V7的表达情况能够指导其后续治疗的选择。

NCCN前列腺癌指南(2019


(7) 2019年发表于《腹腔镜外科杂志》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对结直肠癌中的CTCs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指出CTCs在血液循环中的数量、状态与疾病的早期诊断、肿瘤分期的细化、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及治疗效果的判断等密切相关,尤其对复发、转移性CRC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该共识对CTCs检测在CRC中的应用起到初步的释疑及指导作用,从而为CRC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可行的检测手段。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8) 2019年发表于《山东医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临床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CTCsESCC中与预后预测、复发转移风险的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等密切相关。

《食管鳞状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


(9) 2019年《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携手国内呼吸科、胸外科和影像学科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学科相关指南及共识,制定了本共识。在传统“4P”疾病诊治模式的基础上,本共识增加了“5P”精准医学及液体活检的内容,旨在更好地体现基于遗传背景与环境差异的个体化肺癌筛查特点。共识中提到CTC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液体活检生物标记物。我国一项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使用叶酸受体靶向PCR CTC检测技术,期肺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2%和88.2%,其中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达到67.2%。该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也是首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应用于临床肺癌CTC检测的试剂盒。此外,CTC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

《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随着CTC在各种指南、共识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相信CTC将在肿瘤临床应用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