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3739693
当前位置:
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19-12-18 | 2256 次浏览 | 分享到:
筛查的意义:提高肺癌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我国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仅为19.7%。要想解决肺癌防治的诸多问题,关键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携手国内呼吸科、胸外科和影像学科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学科相关指南及共识,制定本共识。在传统 “4P” 疾病诊治模式的基础上 ,本共识增加了 “5P” 精准医学及液体活检的内容 ,旨在更好地体现基于遗传背景与环境差异的个体化肺癌筛查特点 。


筛查的意义:提高肺癌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筛查是早期发现肺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


筛查人群

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具有吸烟及被动吸烟人群比例较高 、大气污染及肺癌发病年轻化的现状 。


建议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400年支(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400年支(或20包年),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

此外,还需考虑被动吸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筛查技术

1.影像学

(1)常规影像

 X线胸片简便、易行和放射损伤少,常被用于术后复查,虽然能够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但很难发现直径<5~6 mm的病变,且存在死角。不建议用于肺癌的筛查。


(2)胸部CT

 与X线胸片相比,胸部CT可提供更多关于肺结节的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等信息,因此可克服胸片的不足,低剂量CT(LDCT)还可减少肺放射性损伤,更有利于筛查。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16 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进行LDCT筛查时,应注意潜在的辐射诱发癌变、假阳性率高、过度诊断和增加医疗费用等问题。为避免过度诊断,筛查后可采用常规CT 或高分辨率CT 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LDCT筛查可作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可靠的基础检查手段。虽然其精准性和特异性尚需提高,但使用胸部薄层CT的DICOM格式联合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分析可辅助明确肺结节位置、形状、边缘、密度和血管生成等信息,协助鉴别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筛查的精准度。


(3)功能显像

PET-CT检查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评价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于LDCT 筛查中发现的可疑外周肺结节病灶 ,PETCT 检查是良好的补充。PET-CT在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中亦有一定作用。


由于具有PET-CT设备的医疗单位较少,加之价格昂贵,可能会影响患者参与性,因此不建议作为常规肺癌初筛手段,仅在胸部CT结果异常及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中应用。


①对于胸部LDCT提示直径≤8 mm的纯毛玻璃结节,一般不推荐应用;

②对于直径>8 mm的实性肺结节,推荐PET-CT扫描区分良恶性;

③对于直径>8 mm的不能定性的半实性肺结节,建议除常规扫描外,加做延迟扫描以帮助提高阳性率。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在肺癌筛查中也具有一定优势。DW-MRI对肿瘤的筛查和诊断比 PET-CT 起步晚 ,但其有无放射污染和核素污染的优势。


有研究表明,DW-MRI 对于6~7mm的肺结节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9.6%,而8~14 mm的肺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100%和99.6%,提示DW-MRI可用作肺癌筛查的替代检查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肺结节直径>5 mm实性结节且难以接受放射性检查的患者,DW-MRI可作为LDCT或PET/CT的替代检查手段。


2.肿瘤标记物

假阳性结节的大量检出是LDCT筛查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其他筛查手段加以补充。近年来 ,表观遗传学、液体活检和生物标记物等肺癌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物联 网医学等技术的应用为实施“5P”筛查模式奠定了基础 。 为达到“5P”医学要求 ,需要动态跟踪肿瘤细胞的变化,以便监测其随病程或治疗发生的高度异质性,进而配合筛查和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 。


建议根据图1所列的技术流程,优化防治策略和及时干预,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