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治疗后需要各类定期复查
医生只能交代患者治疗后一定要定期复诊、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但是,高频次的各项复查,患者往往很难坚持。
以早期胃癌根治术后随访为例,前三年需要每六个月一次,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术后五年。每次均需要进行一次超声、胸腹部CT和肿瘤血清标记物检查。
如果患者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术后,或者是不可切除性姑息性治疗的随访,则需要开始头两年每三个月一次,然后六个月一次,直至术后五年,每六个月一次超声或胸腹部CT检查。
患者在定期随访复查过程中不仅要做胃镜和超声、胸腹部CT检查,还要定期做血液学检查,如肿瘤标志物、血常规、便常规、便潜血等,而这些都是目前发现复发和转移非常重要的部分。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监测方法可以提前精准预测肿瘤是否在悄悄复发转移呢?

CTC检测可轻松监测肿瘤是否复发

恶性肿瘤会通过血液传播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而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侵入到原发肿瘤细胞的周围组织中,进入血液和淋巴管系统,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TC,并转运到远端组织,再渗出,适应新的微环境,最终“播种”、“定植”、“增殖”、形成转移灶。也就是说,肿瘤的复发不是一夜形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肿瘤不断释放入血向远端转移的缓慢的过程。
“既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肿瘤复发和肿瘤转移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医生就可以通过监测CTC的数量、类型,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直接监测患者是否肿瘤复发。”天烁生物创始人张磊博士解释说,经过治疗的患者体内的循环肿瘤细胞应该是没有或者只有极少的数目,如果在患者今后的复查过程中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持续增多,这就给患者和医生都敲响了警钟,这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及时清掉”播种”出来的肿瘤细胞,打断肿瘤播散进程,阻断肿瘤向其它器官转移。
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证实,CTC检测将有助于复发转移监控、判断患者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等。与肿瘤组织样本相比,血液样本更易获取、创伤性小、可反复采集,是临床上常规检测较为理想的标本来源,大大提高了这一技术的应用价值。
CTC可作为基因检测样本

目前,靶向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特定的靶标基因发挥药效,其药物疗效与肿瘤患者的基因信息密切相关。因此,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之前,必须接受系列的基因检测,根据患者的基因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
CTC是游离于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携带了肿瘤的全部基因,可以作为基因检测的样本。通过对获取的CTC进行基因分析,就能实时反映患者肿瘤的基因信息,清楚地指导患者下一步的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