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3739693
当前位置:
美国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达70%!这50年他们做了什么?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0-09-19 | 2372 次浏览 | 分享到:

1970年到2020年,美国的癌症幸存者总数增长近六倍,达1690万人,癌症死亡率却大幅下降。美国癌症患者整体的五年生存率已有70%,而50年前是49%。这是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篇回顾文章中提及的惊人数据。 



要知道,9成以上的癌症复发或转移发生在手术后5年以内。一个病人活过前五年,后面的复发风险更小,很有希望治愈或长期存活。癌症曾被叫做不治之症,而现在70%的病人可以长期生存,癌症也正在变得不那么可怕!


  • 美国国家医学院成立50周年之际,ASCO(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专家通过NEJM上的专栏文章梳理了美国肿瘤医学研究的历程。作者认为,美国50年来的抗癌里程碑包括:
  • 1971年出台《国家癌症法案》,成立国家癌症研究所,大力投入癌症基础和应用研究;
  • 从病因层面找到患癌三大风险:致癌基因、感染、环境刺激,从而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筛查策略;
  • 死亡率降幅最大的肿瘤是肺癌等吸烟相关癌症,这与全国戒烟禁烟举措密切相关;
  • 肝炎疫苗、HPV疫苗的使用降低了肝癌、宫颈癌发病和死亡;
  • 防晒霜的普及降低了皮肤癌发病和死亡;
  • 推广普及宫颈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口腔癌的早期筛查大大提高治愈率;
  • 1970年代化疗药物崭露头角。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长春新碱能抑制DNA复制和有丝分裂,有效治疗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和睾丸癌(甚至偶尔能治愈),但对更多常见实体瘤效果依然有限;
  • CT技术进展能更精准识别肿瘤分期;
  • 肿瘤支持治疗例如造血生长因子和镇吐药物的进步让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进一步提高;
  • 1980年代肿瘤生物学大进展,人们发现所有癌细胞都存在复杂的染色体变异,并锁定了首个致癌基因;
  • 1990-2005年开展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2005年启动的肿瘤基因组地图计划描绘出各种癌症的复杂基因突变谱系;
  • 计算与结构生物学发展找到了致癌基因突变究竟导致了哪个蛋白出问题,再设计出相应的小分子抑制剂或者抗体药物,这就是靶向治疗的前提。
  • 1990年代,最早的两大著名肿瘤靶向药物诞生: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突变的乳腺癌;伊马替尼的则靶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BCR-ABL1 蛋白。它们比传统化疗更有效,毒性更小,成为精准医学的开端。
  • 2000年以来靶向治疗对某些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等棘手癌症有神奇的快速疗效,因此红极一时(但耐药依然是绕不过的坎儿,需要采取多靶点联合策略)。
  • 肿瘤免疫生物学研究发现了癌细胞逃避免疫的关键,已发现的相关蛋白包括CTLA-4, PD-1PD-L1等。2010年代相应抗体的问世也才不到10年,开辟了免疫治疗新天地。相较于化学类药物对大部分人只有一点点疗效,免疫治疗可能只对一小部分人有明显和长期的疗效。





癌症无疑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非传染性疾病。据WHO全球肿瘤报告称,全世界平均每8个男性,或者每10个女性就会有1人在一生中亲历癌症。2018年全球有96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70%在亚洲。


癌症是全球134个国家的第一或第二大非自然死因——WHO报告

而中国,无论是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都居全球第一。据我国卫健委数据,中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目前约为40.5%,虽然近年来一直在提升,但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原因是什么?

在许多人看来,美国癌症生存率高的原因或许就是:有钱,技术发达,新药好药多。

确实,肿瘤医学非常烧钱。据预测,美国人每年要投入1.16万亿美元在癌症治疗上。层出不穷的新疗法,从开发到使用都及其昂贵。但肿瘤医学又是十分复杂而精妙的。抗癌,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要看钱用在哪。

 回顾抗癌50年,ASCO专家认为,癌症死亡率的下降一方面依赖新治疗手段和药物的进步,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癌症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长期努力。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查德·莱萨德博士也曾说,虽然目前全球癌症防治形势严峻,但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提高癌症治愈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不是一句空话。


ASCO首席医学官、执行副总裁RichardL. Schilsky博士在NEJM的访谈中举例说,“美国早在1964年就通过临床调查得出公开结论:烟草是重大致癌风险因素,包括肺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等。

虽然我们知道,戒烟可以降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率,但要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太难,需要很长时间。


吸烟可导致的癌症至少有10余种—WHO报告

美国的控烟结合了多个手段:从法律上限制香烟生产、创造无烟环境,禁止向未成年人卖烟、实施烟草税来降低香烟购买量。此外美国还做了大量的公众教育去宣传香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