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首先离断流出静脉可减少肿瘤细胞的播散,改善NSCLC患者的生存结局。也有研究证实术前肺静脉CTC阳性预示更高的疾病复发风险。一项纳入200例胰腺癌患者的前瞻性CLUSTER研究提示,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CTC计数与胰腺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术前CTC检测不仅可预测无疾病生存期,也为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在化疗方面,有研究报道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CTC数量下降与更长的PFS显著相关,而治疗前高CTC计数与更差的病理分期和更高转移率相关。在乳腺癌中,新辅助治疗前CTC阳性被认为是独立预后因素,结合pCR有助于识别需治疗干预的乳腺癌患者。SPARANO等 在Ⅱ~Ⅲ期HER2阴性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研究中也发现,CTC与临床复发率呈正相关。一项纳入了430例接受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也证实,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的CTC数量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动态监测CTC数量变化对疗效评估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除CTC数量外,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CTC中不同雄激素受体(AR)剪切体也被证实与卡巴他赛疗效相关。
在放疗方面,迄今最大规模的综合了来自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的1 697例和Ⅲ期SUCCESS研究的1 51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放疗显著延长了CTC阳性患者的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OS。Ⅲ期随机CONVERT研究(NCT00433563)则证实了CTC数量预测接受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PREDICT-HN研究(NCT03491176)提示,在头颈部肿瘤中,CTC联合MRI能更好评估放疗疗效,并为后续放疗剂量选择提供依据。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CTC数量变化和CTC中胸苷酸合酶(TYMS)和切除修复蛋白RAD23同系物B(RAD23B)表达变化与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的pCR相关,检测CTC数量和TYMS、RAD23B表达的变化能够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对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决策。由此可见,CTC不仅能够预测放疗疗效,还可能为优化放疗人群和放射剂量提供依据。
在靶向治疗方面,表达特定靶点CTC的变化能够预测靶向治疗疗效。在41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78%的患者在治疗基线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TC,且高水平CTC与不良预后相关;治疗过程中,CTC水平下降与疗效呈正相关。JIANG等 在232例一线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证实,叶酸受体阳性CTC计数可用于动态监测和预测EGFR-TKIs疗效和患者预后。PAILLER等通过FISH技术检测18例ALK阳性的NSCLC患者CTC中的ALK重排情况,发现CTC与组织ALK重排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认为CTC可作为ALK阳性NSCLC的补充诊断,同时监测ALK抑制剂疗效。新近研究还发现CTC可用于探索ALK抑制剂的耐药机制。CTC不仅代表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特性,而且反映了肿瘤的异质性。在纳入19例ER+/HER2-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84%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了表达HER2的CTC,随后的功能学实验发现,HER2+CTC增殖能力更强,且不依赖HER2通路;而HER2-CTC中Notch通路和DNA损伤通路被激活。之后也有研究报道HER2+CTC的转移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
在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中,发现CTC数量和CTC表面PD-L1表达的动态变化与Nivolumab疗效相关。然而,也有研究报道在接受Nivolumab治疗的Ⅳ期NSCLC中未发现治疗前PD-L1+CTC与预后有相关性,但对Nivolumab原发耐药的患者治疗基线时具有更高的PD-L1+CTC数(≥1%)。在头颈鳞癌中,PD-L1+CTC提示更短的PFS和OS。在肝癌、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中,检测CTC表面PD-L1的表达也可用于预测PD-1抑制剂SHR-1210的疗效。与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情况相似,CTC中PD-L1表达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关系也仍需进一步探索。除PD-L1外,CTC中MART-1、MAGE-A3和PAX3表达也被证实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此外,CTC与免疫细胞活性、血小板等肿瘤微环境检测相结合,能共同分析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有利于更全面评估预后。
除CTC数量外,CTC簇、CTC染色体改变、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细胞分型等也被证实与肿瘤疗效和预后相关。CTC簇被认为是乳腺癌转移的寡克隆前体, 且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促进乳腺癌转移。CARTER等探讨了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