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23739693
当前位置:
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0-07-17 | 3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拷贝数畸变在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发现CTC拷贝数畸变区分化疗敏感组或耐药组的准确率达83.3%,且两组患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癌CTC中,鸟苷酸交换因子表达升高与较短的PFS呈正相关。在胰腺癌中,不同CTC细胞分型也与预后相关:上皮型CTC的存在与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同时上皮型、间质混合型CTC与复发密切相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二代测序结果表明CTC和对应的骨髓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CTCCD44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相关。不仅如此,在乳腺癌中,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提示CTC中信号量4D与乳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 。因此,根据CTC染色体和基因突变以及表达情况对CTC进行分型,确定具有特殊临床意义(如耐药、转移、复发等)的CTC亚型,能够为后续CTC单细胞研究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05小结

CTC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样本,目前研究认为CTC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并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实时、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具有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与传统的影像学诊断、内窥镜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相比,CTC对发现疾病变化更敏感,能更科学、迅速地评价疗效。2019NCCN乳腺癌指南已引入cM0i+)分期,确认CTC在肿瘤分期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我国也发表了《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明确了CTC在动态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疾病状态、早期筛查、预后评估及治疗反应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得益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CTC的研究和应用将不仅仅局限于疾病筛查、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CTC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特征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还有研究将CTC进行改造,使其表达TGF-β;或将CTC作为药物运输载体,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且发现改造后或携带药物的CTC具有抑制肿瘤效应,但是这些研究仍在临床前阶段,需要更进一步探索。